您好,欢迎登录磴口县政务公开平台
索引号 dk_byglz/2021-07992 效力属性
发布机构 巴彦高勒镇 文  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1-12-09
巴彦高勒镇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
发布单位:巴彦高勒镇 发布人:孙小雨 发布时间:2021-12-09 点击量:4 字体:


巴彦高勒镇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

201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细化社区服务统揽农村、城镇工作全局,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全镇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发展、社区布局建设、农村村庄面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期间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巴彦高勒镇“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聚焦城乡一体化发展,稳步提升城镇化水平。

一是社区服务提标升级。十三五以来,巴彦高勒镇对8个社区进行重新整合,建成南开、西环、和平、贺兰4个精品社区,6个社区面积全部达到300平米以上,社区全部实现了“三有一化”。在南开、和平社区试行了“一居一委一中心”的组织构架,实现社区职能从“公共管理”向“公共服务”的转变。六个社区服务特色各不相同,社区“一区一品”的特色化服务已经形成。同时加大社区服务力度,延伸网格化管理,实行“三定三包”服务制度,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延时下班,实现了全天候服务,服务水平的提升受到了广大居民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二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巴彦高勒镇以“百湖之乡 魅力磴口”建设为载体,以城区创卫为抓手,通过每周五卫生集中清治、“僵尸车”、废弃生活用品清理等不断改善城区居民居住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城镇路网、供暖、给排水、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电力设施等基础配套设施,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平房区巷道硬化、背街小巷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重大工程项目,建成南湖、北海、西翠湖等特色景点,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城镇,提高城镇化率。各社区以羽毛球、乒乓球、台球、舞蹈室、健身房等活动阵地为载体,全年吸纳1万余人次到社区进行体育锻炼。富源广场、人民公园、南湖、北海、西翠湖健身步道、健身器械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健步行、骑行等人数不断增加,居民健康素养逐步形成,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建设成效显著。

(二)聚焦三农,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集群。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16年以来,巴彦高勒镇依托美丽乡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深入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镇6个嘎查村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超市、户户通、安全饮用水实现全覆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镇共计改造农村危房700余户、新修水泥路30余公里。新建农牧民文化活动广场三处12000平米,新建、改建文化活动室1200平米。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2处,新建住宅152户,有效解决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同时,我们加大环境卫生及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建成磴口县首座农村污水处理厂、新建垃圾转运站3座,配套完善各村垃圾桶、垃圾箱和垃圾转运车,各嘎查村相继出台了村规民约、成立了保洁队伍,彻底改变了农牧区“脏、乱、差”现象。

二是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经营权流转。完成6个村29个村民小组的确权工作,完成确权面积32162.29亩。十三五期间,全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紧盯一产,重点推进农畜产品提质升级;协调二产,带动农畜产品加工销售;丰富三产,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全镇以“增粮稳油扩瓜菜”、“增羊稳猪扩水产”为目标,发展壮大农牧业产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3.9万亩,粮食产量达到4458万斤,畜禽饲养总量年均达到11.8万只(头)以上。乡村振兴“一园二区三生四产业”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以旧地村为中心的盐碱地改造示范区和以沙拉毛道嘎查为中心的沙漠生态治理示范区。完成1.2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沙漠水稻、盐碱地水稻种植进一步推广,种植面积增加到1300亩。6个嘎查村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达到10万元以上的3个。

(三)聚焦民生底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关键指标,依托产业、健康、教育、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易地搬迁等政策,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各类工程,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镇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15户583人,2015年,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回头看后,建档立卡贫困户540 户,贫困人口 951人。2014年脱贫 83户233人;2015年脱贫132户350人;2016年脱贫461户 797人;2017年脱贫79户154 人,城关村、北滩村退出贫困村序列;2018年脱贫 7户12人。2019年脱贫7 户16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同全自治区、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同时,近几年巴彦高勒镇建成北粮台村钢架大棚、南粮台村鱼池、经济林、城关村特色餐饮等扶贫产业项目,带动5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四)聚焦社会事业,营造稳定和谐社会环境。

一是不断完善保障机制。通过坚持强化领导,完善制度,切实落实了各项惠农政策。粮种补贴、退耕还林、“暖心煤”等各类补贴全部采用“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平均每年发放补贴近3340万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低保达到 1714户2239人,农牧区低保达到 679户998人。城乡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万人以上。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7个、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点2个、武装器材库1个、民兵之家1个,共登记基干、普通民兵571人,完成全镇1348名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及光荣牌发放工作。每年发放退役士兵地方经济补助、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等共计91.9万余元。全面普及落实“二孩”政策,年出生率达13.32‰;奖励扶助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应享尽享,全镇人口指标保持在较好水平。全面完成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共普查录入单位739个、个体户675户。

二是持续加强社会化管理。顺利完成苏木镇机构改革,“六办两中心一局”挂牌成立,群众服务机制和依法行政机制更加完善。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共摸排收集线索90条,已全部梳理办结。定期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0余次,接待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年均接待来信来访群众100余人,化解征地、项目建设等引发的社会矛盾30余件次,全镇社会环境稳中向好。以旧地村为试点,开展“党建+微治理”,实行“12345”工作法,在其他村探索农村治理新模式,通过“五治”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疫情期间以网格为单位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外来人员、车辆排查和管控、小区、平房区、农区重点路口堵卡、人员接返、居家隔离等工作,疫情社会管控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近年来城区完成84个小区业主委员会选举,并全部在县物业办备案,城区住宅小区物业入住实现全覆盖,协调解决小区“十乱”、破坏小区公共绿地、设施等问题,群众自治、法治、德治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聚焦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

一是林业绿化成效显著。巴镇积极开展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工程。按照“五点十线”要求,在各主干道栽植各类树木243000株,形成24公里亮丽风景线。全镇年均出动干部312人次,护林员520人次进行植树造林,形成植树造林整体合力。五年来共计种植乔灌木42万余株,超额完成县林业局下达的植树造林任务。整改林业图斑225个2581.3亩,加大了对乱开乱垦的治理和惩戒力度,图斑整改既减少了存量,又控制了增量,全镇林业覆盖率大幅提升,绿满磴口、靓丽巴镇全景成效明显。

二是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壮大。以磴口县“百湖之乡”地理位置优势为依托,对奈伦湖、南湖、北海、翠心湖等多处湖泊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形成独特自然人文景观。以历史文化为依托,加大百年天主教堂、冯玉祥西北军粮仓等景区宣传力度,提升巴镇知名度。大力发展集餐饮、娱乐、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为一体的沙漠、农家乐旅游。目前,巴镇境内景点年均游客接待量达10万余人,旅游业年均收入达540万元,同比增长15%。

三是生态保护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成立巴镇“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一湖两沟四湖五渠”明确了河长,定期出动大型机械清理河段垃圾、漂浮物、疏浚涵,洞乱倒垃圾、污染水质等现象明显改善。扎实开展农业“四控”行动,新型肥料使用面积达到5000亩,水肥一体化智能施肥面积达到1460亩。全镇渠道砌衬达到40.5公里,膜下滴灌面积达到1.1万亩;建成“四控”回收点6处,回收废旧农膜、农药瓶5000余斤,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为黄河流域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巴彦高勒镇“十四五”期间发展规划

2021年至2025年,是进入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科学发展、崛起领先,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的黄金期。巴彦高勒镇将抓住“弯道赶超”的新机遇,主动应对新挑战,谋发展之策,鼓发展之劲,聚发展之力,实现巴镇大跨越式发展。

指导思想:巴彦高勒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为核心目标,激发巴彦高勒镇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总体目标:经济保持较快发展,至2025年GDP总值力争翻一番,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居民素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重点抓好项目落地、产业发展、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信访维稳、社区服务等工作,建设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和谐巴彦高勒。

“十四五”时期巴镇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种植结构,培育特色产业,构建强农巴镇。

农业是我镇的基础产业,也是全镇群众增收致富的突破口。要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倾斜,在发展模式上求突破,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着力培育特色种植业。确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规模化蔬菜种植小区,通过引进新品种,开展对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进一步推广特色作物种植。加强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使其在规模上、效益上形成示范带动,从而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的步伐。此外,引进高新技术对盐碱地、沙漠、荒滩进行改良,使之成为可以耕种的良田;在现有基础上扩大盐碱地改良面积,加快形成盐碱地改良示范园区,从而增加可耕作面积,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发展设施农业种植,扩大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形成产业园区,带动辖区内瓜菜工厂化育苗、规模化生产,批发式销售。

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格局,坚持稳步推进渔业养殖和增牛、稳羊、扩猪禽发展方向,重点形成以鱼苗育种、高密度养殖和立体化种植相融合的格局。发展稻田鱼、稻田鸭、稻田蟹多种经营方式,增加有限土地资源上的附加值。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农牧业龙头企业带动全镇养殖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是全面落实惠农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机补贴、退耕还林资金等优惠政策,按时发放各类补贴资金,认真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致富能力;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向第三产业转移,鼓励有能力的农民返乡创业致富。

(二)科学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小康巴镇。

“十四五”期间,脱贫攻坚工作基本结束,我镇将在巩固脱贫成果基础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产业兴旺大发展。努力再争取实施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着力解决灌溉排水沟渠等水利设施配套问题以及农田平整、田间道路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田利用率;规划实施一批农田滴灌、温室大棚建设项目。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以“天赋河套”品牌战略为抓手,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二是生态宜居新农村。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健全、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培育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重点示范村。继续完善绿化、卫生厕所、电网等基础建设。依托生态农业发展,努力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小镇,打造生态产业型美丽乡镇。乡风文明促和谐。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开展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治理婚丧陋习、天价彩礼、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

三是乡村治理显成效。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设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平安家庭。

四是生活富裕奔小康。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乡风文明,社会风尚良好,让百姓住的安心,吃的放心,过的舒心,玩的开心,实现乡村环境美、生活富、百姓乐的和谐统一。

(三)加强平安建设,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巴镇。

一是加强综合治理,完善防控体系建设。协调资金,加大技防力度,对村社主要干道进行摄像头覆盖,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治安巡逻和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加强联防队伍建设,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巩固扫黑除恶成效,坚决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建立健全镇村安全防范体系。

二是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以保持信访工作先进乡镇为目标,认真落实定期排查、领导包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不断畅通信访渠道,完善联络机制,发挥村级组织维稳作用。完善镇信访接待室的配置,严格执行镇班子成员接待制,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引导群众依法信访,时刻掌握工作主动权,减少非法上访事件的发生。

(四)优化服务水平,改善城区环境,构建精品巴镇。

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深化社区“三化四全”工作法,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干部培训,使其服务理念、服务能力与群众的服务需求相适应。组建各类社区居民自治协会,建设居民满意的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社区服务的特色化。加强对弱式群众的服务,坚持“三定三包”服务制度的运行。依法加强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指导、监督所辖区域内的小区业主成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监督其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社区工作,来维护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五)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资源,构建旅游巴镇。

我镇紧邻三盛公水利枢纽风景区,境内有奈伦湖、南湖、翠心湖、百年天主教堂等景区,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和旅游资源带给巴镇的潜在机遇。

一是将巴镇现有的旅游资源纳入全县旅游总体规划进行打造,努力打造“一带(即沿黄河经济带)、三路(即堤防路、磴二路、沈乌路)、一个中心圈(即冯玉祥粮仓、百年天主教堂、南湖、北海、翠心湖)”的镇内旅游框架,围绕旅游线路发展服务业。二是借助县委打造黄河文化的有利时机,鼓励农牧民在城区主要出入口及沿黄一线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餐饮住宿业。三是全面实施“旅游+”行动,推进旅游与农牧业、文化体育、城乡建设、脱贫攻坚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链,实现游客引得进、留得住、能消费,真正让旅游业火起来,让老百姓富起来。

(六)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构建繁荣巴镇。

一是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满足群众医疗需求。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加快发展各社区、各嘎查村公共卫生事业,提升农村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巩固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通过在社区、嘎查村卫生室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扶持壮大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发挥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作用,努力完善农家书屋、健身场地配套等项目,丰富群众日常文体活动。抓好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技术示范,加大对农牧民农技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牧民农业技能。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建设,提高群众参保意识。深入落实城乡保障体系,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监控机制,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切实抓好特困群众、特殊群体的社会救济、救助工作,按时发放各类补助款、救济金。

(七)依法执政,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构建高效巴镇。

一是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建立起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增加政务、村务管理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二是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效能。通过实绩考核、工作能力、服务群众本领相结合的方式,使政府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跟踪问效,落到实处。下功夫解决群众办事“两头跑”问题,让群众不托人也能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三是进一步提升村干部队伍素质。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一些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能人选进村班子中,建设一支业务精、作风硬、群众满意度高的村干部队伍。


关闭 打印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