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hq_tjj/2023-03211 | 效力属性 | |
发布机构 | 统计局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3-07-21 |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新冠疫情的多轮冲击,临河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呈现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超过疫情前水平,但质量还有待提升。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7.34亿元,同比增长2.1%,总量比2019年增长50.27亿元,增速比2019年下降1.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0.88亿元,同比增长4.2%,总量比2019年增长26.29亿元,增速比2019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6.65亿元,同比增长0.5%,总量比2019年增长13.36亿元,增速比2019年下降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69.81亿元,同比增长2.1%,总量比2019年增长10.62亿元,增速比2019年下降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18.4:28.0:53.6演变为2022年的23.3:27.8:48.9。
2.农牧业生产稳中向好,但肉羊生产有所下滑。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31.9亿元,同比增长4.8%,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一是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统计:2022年,我区种植业粮经比为51.4:48.6。粮食总产量达13.4亿斤,同比增长5.1%。人均粮食1141.6公斤,比上年增加55公斤;二是奶牛发展加快,生猪生产平稳,肉羊生产有所下滑。初步统计:奶牛存栏同比增长61.6%,牛奶产量同比增长40.9%,生猪存栏同比增长0.8%,肉羊存栏和出栏分别下降5.2%和17.6%。
3.传统工业稳定运行,新兴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16.0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增加值64.7亿元,可比价增速5.0%。一是传统产业平稳发展。14户绒纺企业完成产值10.4亿元,同比增长0.7%;6户籽仁企业完成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27.7%;5户饲料企业完成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3.6%;17户食品企业完成产值39.8亿元,同比下降6.5%。二是新兴产业拉动作用明显。9户能源基础企业完成产值77.5亿元,同比增长5.6 %;3户制药企业完成产值66.6亿元,同比增长13.4%;5户新材料企业完成产值42.6亿元,同比下降5.6%。新兴产业产值占到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9.1%。
4.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明显,但二产投资几乎翻倍增长。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6亿元,同比下降15.3%。其中,一产投资累计完成3.8亿元,同比下降7.3%;二产投资累计完成37.9亿元,同比增长96.4%;三产投资累计完成39.9亿元,同比下降45.3%。二产投资对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最大。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民生保障类商品消费持续增长,但住餐行业消费下降明显。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106.9亿元,同比下降3.2%。其中,粮油食品、石油类、中西药品、限上家用电器、书报杂志类等民生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同比增长5.8%、7.2%、34%、4.5%和6.0%;限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下降40.7%和39.7%。
6.财政收入和支出均实现正增长,但支出是收入的3倍多。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46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84亿元,同比下降5.5%;非税收入完成3.62亿元,同比增长74.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4.94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八项民生合计支出35.99亿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5.5%。(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初步统计数)
7.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总量位居全市双第一。 2022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80元,同比增长5.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5783元,同比增长6.2%。二者收入总量排名均居全市第一。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农业方面:农副产品优质不优价且大部分处在产业链、价值链低端。具体来看,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二是农副产品流通、售价等相关信息滞后;三是生产资料上涨幅度过大。
2.工业方面:工业经济体量小,创新发展能力不强,项目储备、项目结构、项目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不足。具体来看,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低。目前,我区工业产品结构偏重于初级产品,深加工及其应用产品比重低,高科技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中高档产品和创新产品少,与国内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大;二是产业特色还不明显。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招商引资和扶持本土企业的发展力度,但还没有形成特色明显、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的产业集群,产业门类不齐全,装备制造业行业发展缓慢,辐射带动作用弱;三是主导产业链短。目前我区的工业经济主要还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技术、低产出的粗放式增长,虽经多年的产业转型调整,但企业小、低、散的局面仍未根本转变。
3.服务业方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与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还有差距。具体来看,一是内部发展不合理,结构失衡。我区规上服务业主要以交通运输、邮政和电信等基础行业为主,占到全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87.9%。而与生活相关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仅占到全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0.6%;二是消费不全面、不充分现象突出。受疫情影响,全年汽车类、穿着类、金银珠宝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等非刚需消费降幅明显,这四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17.5%、58.1%、23.8%和27.1%;三是服务业占GDP比重降低。2022年我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8.9%,比2021年降低1个百分点,比疫情前的2019年降低4.7个百分点。
三、对下一步经济健康运行的建议
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稳住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改造工程;在富民方面,持续推进养殖富民和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工作;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加快开展数字农业创新和农业园区建设工程。除此之外还要继续开展乡村人才回归,农村道路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2.全力推进工业振兴,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工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绒纺皮革产业提振,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扩能,新能源产业开发,装备制造产业推进,新材料产业培育等工程为抓手,配套电网改造和仓储物流,大力推进工业数字化发展进程。
3.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一是提升对外贸易开放新高度。加快向北开放对蒙对俄投资合作,开展向蒙古国出口生活用品及果蔬类食品业务,大力推进国际营销体系建设,促进外经贸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潜力,建设一批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和载体。探索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模式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促进产品、仓储、物流、管理等生产要素交流与合作;二是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推动“加工贸易+B 保”新模式,将俄罗斯木材进口至B保进行保税加工,将我区绿色农产品出口延伸到俄罗斯。全力推进临河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打通铁海联运、陆海联运、G242 国道向西南开放通道,把临河打造成为内联华北西北、外联俄蒙欧洲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向北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三是推动产业经济与商贸流通创新发展。主动 融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呼包鄂乌协同发展区,用足用好区域发展政策和协作交流机制,加强农畜产品加工、能源等产业协作,积极发展泛口岸经济和“飞地经济”,推动全区产业链供应链与国内大市场深度融合,促进“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