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HQSHZ/2023-11077 | 效力属性 | |
发布机构 | 双河镇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3-08-01 |
双河镇2023年工作计划
(一)聚焦城乡融合发展,以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
双河镇始终抓住产业振兴这一关键,立足“两带一中心”发展思路,谋划推进“1137”工程(即凝聚一个思想共识、夯实一个农业基础、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因地制宜选定特色产业、推进七大项目园区建设),让农村产业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凝聚思想共识,抓住“人”的关键。镇党委依托市、区两级科技部门,组建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科技副镇长具体负责的冬季培训小组,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逐村开展专项培训,引导农民树立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化推进的思想共识,打开规模化经营突破口。
夯实基础,打牢“质”的根基。深入推进“藏粮于地”战略,开工实施丰河村、新荣村、团结村三个片区62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报立项2023年提质更新项目3.4万亩,为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推动一产提质增效。一是培育瓜菜高新特色产业园。立足双河镇城郊优势,在富河村、进步村、丰河村、李玉村,建设万亩特色蔬菜高新产业园区,引导农民发展辣椒、洋葱等易储存高效蔬菜产业,引入社会资本,投资1700万元,建设千亩设施农业园区,集中种植麒麟西瓜;二是壮大肉牛养殖产业。探索“肉牛饲养+玉米种植+有机肥生产”种养结合循环产业链,在奋斗村、黄河村建设两个千头肉牛养殖园区。
多点发力,促进二产延链增收。一是打造千万穗鲜食玉米生产加工基地。引进巴彦淖尔市乐河农产品购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4500万元,由团结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型合作社,集中种植糯玉米5000亩,努力建设集鲜食玉米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线上销售为一体的“互联网+”现代农业新高地;二是发展沿黄民族特色加工产业。注册“马场地”奶食品商标,启动运行奶食品加工厂,配套建设民族手工制品生产车间,全面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践成果,可实现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以上。
多面融合,三产拓面增“亮”。一是建设农夫壹号庄园农旅融合产业园区。借助非遗小镇文化旅游资源,投资98.4万元,在进步村二组推出QQ农场、QQ牧场、户外体验等多种业态,创新乡村农旅融合新模式,村集体年增收16万元以上。二是建设双河生态康养小镇。立足双河新区发展定位,积极引进企业,投资3.5亿元,建设集医疗、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专业化康养小镇,让城郊优势产业更加凸显。
(二)注重人才“育引用留”,以人才振兴保障乡村振兴
一是优化结构,丰富人才队伍。锁定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以网格化服务形式,定向帮带全镇生产农户,让“新农人”成为“兴农人”。二是多方引才,激活人才动能。探索实施大学生“返乡”计划,推出提供项目用地、优先流转土地、给予园区扶持等优惠政策;发挥河套学院人才聚集优势,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为农业人才的技术成果快速转化提供广阔实践舞台。
(三)狠抓乡风文明建设,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运行,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做好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持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二是以临河区婚俗改革试点为契机,培育文明向上的家风家教,引导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三是强化村级诚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文明团结积分超市高效运转,让群众性自治组织实实在在发挥作用。
(四)厚植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继续推进人居环境示范社创建。全面总结2022年人居环境示范社创建活动中发动群众的经验做法,提前量化2023年人居环境示范社创建指标,实现3年内全镇示范社全覆盖。二是政企协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采取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统一管理的方式,计划将1.76万亩低滩区国有河滩地集中回收,退耕还河还草,切实保护河岸生态环境。
(五)强化基层“治理提效”,多举措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一是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以“五人小组”工作法为切入点,依托“1+N”矛盾化解机制,优化镇村两级人民调解队伍,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切,做到矛盾及时预警,及早化解,不断提升基层民主自治水平。二是完善数字乡村建设。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借助数字化平台,有条件的村组,在主干路逐步安装数字化无线监控系统,并入公安大数据平台网络,以数字化治理,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下一步,双河镇党委、政府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发展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凝聚力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创新谋发展,以实干促振兴,接续谱写双河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