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乌拉特中旗政务公开平台
索引号 wltzq_thtzxc/2022-08624 效力属性
发布机构 同和太种畜场 文  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2-11-09
乌拉特中旗同和太种畜繁育中心旅游发展规
发布单位:同和太种畜场 发布人:王成明 发布时间:2022-11-09 点击量:5 字体:

同和太种畜繁育中心旅游发展规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开展“两个打造”工作为引领,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优化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业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发挥旅游带动作用,为同和太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中心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富民的原则,全面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大众旅游深入发展,旅游人次稳步增长,旅游业对中心经济综合贡献值不断提高,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三、旅游资源分析

同和太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境内现存呼仁敖包阴山岩刻、秦汉长城、匈奴古城、烽火燧遗址、枣树口关塞、芦草沟关塞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同和太这里气候宜人,水草丰美,有芨芨草、马兰花、克氏针茅、冰草、醉马草等三十多种优质牧草,是游牧的理想之地。这里有1个国家2A级和2个自治区五星级旅游接待中心,在这里你可以体验摔跤、赛马、射箭、套马、歌舞以及饮食等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文化,放眼无际的草原,呼吸新鲜的空气,眺望如洗的蓝天白云和朗朗的皓月星空,感受独具魅力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我中心旅游产业处于发展阶段,还未形成规模效应,还有很多核心问题没有解决。一是产品单一不能满足需求。目前旅游发展仍停留在“牧家乐吃饭”这一简单模式上,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元化的需求。二是旅游文化内涵不够。现阶段的旅游发展,开发不成熟,还没能将无形的,精神层面上的文化,通过产品设计完全诠释出来,只停留在资源展示阶段,如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形成有特色和活力的旅游产品的问题亟需思考和解决。三是服务品质偏低。赛马跑道、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基本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客房、餐厅、超市等主要食宿设施建设不健全,现有的旅游点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认识有限,在经营管理上不注重地方特色、生态环境、服务水平和质量,加之公共服务条件差等问题,难以留住游客。四是组织宣传力度不够。文化旅游区缺乏总体规划,无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对文化旅游发展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单兵独战多,团结协作少,致力于树立特色旅游形象的意识不强,坐等上门、策划包装不力、宣传促销力度不强等原因也使文化旅游难以适应目前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

四、发展布局

依托文化文物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味,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体验。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把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纳入旅游的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提升硬件和优化软件并举,提高服务品质和改善文化体验并重,在旅游设施服务中增加文化元素和内涵,体现人文关怀。

五、重点工作

(一)完善旅游公共设施

优化旅游公共设施布局,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优先解决旅游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旅游接待点的道路交通问题,争取交通局项目,开通海流图至同和太公交车专线,提高旅游目的地进入通达性和便捷性。逐步建设赛马跑道、靶场、主席台等民俗活动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深入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建设一批示范性旅游厕所,加大旅游景区及周边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有机食品建设,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带动生态振兴。

(二)深入旅游宣传促销

优化旅游环境、拓展旅游消费领域,推出定制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开发体验性强、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特色化、多层次旅游需求。在旅游景点、景区、民宿、接待户中摆设中华优秀文化,宣传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景区旅游活动、景色、吃喝玩乐推荐,联合各景区、旅游点经常推出部分优惠措施等消息,达到吸粉、增粉效果。积极主动建立良好的新闻媒体关系,邀请旅行社负责人、新闻媒体记者、摄影爱好者来同和太旅游采风,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及节会活动等多种手段,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

(三)丰富旅游优质线路

充分发挥城郊、资源、人文三大优势,打造民俗风情型、农家休闲型、乡村度假型等旅游精品线路,创新旅游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以呼仁敖包阴山岩刻、秦汉长城、匈奴古城等文化遗迹为依托,搜集整理挖掘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打造文化观光旅游。以独具特色的山水风光、人文风情和民俗民族文化为依托,突出民族民俗文化品位,开展马背竞技赛、打马印节、珍珠节、敖包祭祀、民族手工艺展览、健步走比赛、马兰花观赏节等活动,让游客体验民族民俗风情,打造民俗风情旅游。以牧人之家、和睦日文化苑、德岭山水库、塞上田园等民宿为经营主体,面向游客提供特色餐饮,逐步打造手把肉、羊杂碎、水库鱼等传统美食,提供有本土特色的民宿服务,打造休闲民宿旅游。借助交通便利优势,建设自驾车、房车、帐篷、自助烧烤营地,完善水、电、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满足自驾游客的个性化旅游需求,打造休闲度假旅游。

(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在旅游标志标识、指引说明、导游导览等牌匾上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信息咨询、旅游投诉、宣传展示、公共休息、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优化住宿供给,支持特色民宿等创新发展。提升旅游餐饮品质,推动旅游餐饮与文化结合,发展美食旅游。开发二狼山白绒山羊绒制品、乌拉特羊肉、徐木匠奶茶等具有本土特色的高品质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宣传营销、预订交易、管理服务等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发展智慧乡村旅游,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五)带动旅游创业就业

坚持党建引领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二狼山白绒山羊产业示范园、小麦连片种植、特色农畜产品种养殖作为带动旅游业的着力点,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全域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发展优势。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能人创客返乡创业,带动旅游创业就业。吸纳本地农牧民以资金、劳动、技术、产品等要素参与旅游产业,科学分配收益,带动经济收入。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文化旅游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分场两委成员及旅游经典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日常文化旅游工作管理,协调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各部门配合、多渠道支持、联动性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规范管理。结合实际,以提升服务水平和资源保护意识为目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标准,推进文化旅游标准化建设。要加强对旅游食品加工、流通、餐饮卫生、安全、物价、服务、诚信经营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旅游经营项目的运作,确保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发展乡村旅游,要加强与旅游局、文化局等相关部门对接,争取扶持政策,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结合国家和自治区、市、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四)加大融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开发,积极鼓励社会资金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兴办各种旅游开发性企业和实体,推动文化旅游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关闭 打印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