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wltzq_shhz/2024-06326 | 效力属性 | |
发布机构 | 石哈河镇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4-11-13 |
石哈河镇基本情况简介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石哈河镇地处乌拉特中旗东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80公里,于2001年由原双盛美乡、郜北乡、楚鲁图乡、石哈河乡合并而成,西与新忽热苏木相邻,东靠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南与乌拉特前旗相接,位于三旗一县的交界地带,是乌拉特中旗连接包头市的重要纽带镇域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X717东西横贯全境,S225连通南北,下辖9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12274户、24013人,常住人口3049户、5837人,75.7%的人口外出。
二、自然资源条件
石哈河镇地处于阴山北麓缓坡丘陵地带,属于高寒丘陵干旱地区(又称山旱区)。境内山梁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海拔1300至1600米,主要有石哈河、摩楞河、大南河等河沟,石哈河水库、二牛湾水库、黑水壕水库、艾力圪图水库等中小型水库。全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短促干热;秋季温和凉爽,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冬季漫长严寒,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3至6.8℃,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无霜期100至120天,平均降水量150毫米左右,年均蒸发量2400毫米,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十年九旱”是当地最鲜明的气候特征。
石哈河镇属于半农半牧区,土地资源广阔,土层厚50厘米,主要为淡粟钙土。现有耕地面积41.7万亩,其中水浇地10万亩,旱坡地31.7万亩。自2000年开始累计退耕还林还草58.49万亩,现有可利用荒漠化、半荒漠化草场175万亩。当地的天然草原以缓坡丘陵淡栗钙土、小灌木丛生禾草荒漠草原为主体,建群植物以冷蒿、短花针茅、冰草、隐子草、乳白花黄芪、沙葱等葱属植物为主,牧草种类多,营养丰富,为发展养殖业提供了条件,出产的羊肉肉质细嫩,口感鲜美,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磁铁、赤铁、铅、锌、硫、珍珠岩、沙金、脉金、白银等20多种矿产资源。
三、产业现状
种植业方面,旱地以种植旱地小麦、莜麦、荞麦、油菜籽等农作物为主。近年来,我镇以“后山净土·人种天养”为品牌定位,围绕“旱”字做文章,聚焦“特”字抓产业,大力发展生态修复型农业,加快旱作小麦、莜荞麦等农业新品种引进试验、本地品种提纯复壮、自然农法和压青轮歇种植,旱作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莜荞麦、小麦进入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水浇地以种植玉米、油葵等农作物为主,以“节水与增收同步、产粮与养畜并举”为导向,持续压减井灌区葵花、玉米等高耗水作物,推广谷子、豆类、薯类等节水高效粮饲兼用作物,今年共播种作物32.2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4.97万亩,经济作物7.24万亩。畜牧业方面,全镇现有标准化养殖棚圈2350座,肉羊养殖小区12个、养殖场7个、舍饲精养户2400余户。以羊为主的牲畜年饲养总量稳定在60万头(只),年出栏40万头(只)。
全镇登记在册的以种养大户、合作社为主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有61个,粮油加工能力突破3000吨,产品进入“天赋河套”总部和北京前门店,其中套宽和高塔梁两家本地企业均获得了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套宽”“高塔梁”商标被评为巴彦淖尔市知名商标。
四、重大项目暨招商引资
围绕“旱”字做文章,聚焦“特”字抓产业,规划确立了以“建设林草生态功能区、高效节水粮饲兼用作物种植区、旱作农业自然农法生产区和舍饲半舍饲绿色畜产品供给区,构建X717和S225沿线“十字形”全域旅游发展带,打造集特色农畜产品集散加工销售、康养、商贸等功能为一体的镇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主要目标的“四区两带一中心”产业布局。
旱作农业方面,石哈河镇属高寒丘陵干旱地区,平均海拔1600米以上,无霜期短,昼夜温差达到20℃以上,常年干旱,年有效降雨量6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使得当地具有发展旱作农业的独特优势。以旱地红皮小麦为例,近百年来红皮小麦一直是石哈河人的主粮,80%的旱地均有种植。红皮小麦虽然产量较低,出粉率不高,丰年平均亩产约150斤,但清香醇正,口感绵细不粘,劲道不硬,滑爽不僵,经国家粮食和物质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分析,籽粒蛋白质含量15%,属高筋面粉,是制作面包的首选面粉。2019-2020年,我镇莜荞麦、小麦先后列入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下一步,我镇将以“后山净土·人种天养”为品牌定位,围绕“旱”字做文章,聚焦“特”字抓产业,逐步恢复旱作区休耕种植模式,采用自然农法提升地力、改良土壤。同时,进一步加快旱作农业新品种引进试验和本地品种提纯复壮,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旱地红皮小麦品种审定命名,全力打造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高效节水农业方面,以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为指导,坚持“节水为纲、生态为基、效益为先、实干为要”的发展思路,立足我镇地处山旱区、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实际,把发展高效节水作物作为保障农业增产、促进农民增收重要举措来抓。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园区+农户”发展模式,为农户提供“六统一”服务。谷子种植面积突破 1 万亩,谷草种植面积近2万亩,亩均收入突破 2000 元,楚鲁图村(谷子)被认定为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肉牛养殖方面,充分发挥农牧结合优势,坚持“减羊增牛增特”,组建肉牛养殖协会,推行“八统一”养殖模式,推动全镇肉牛养殖存栏突破1万头,每头育肥牛收入突破3万元;
肉羊养殖方面,以打造肉羊产业联合体综合服务基地为抓手,推动肉羊养殖向短周期、快周转、两年三茬产羔、四季均衡出栏的限牧精养型转变,以羊为主的牲畜年饲养总量稳定在60万头(只),年出栏40万头(只),每只能繁母羊年收入突破2000元;
设施农业方面,芦笋种植面积稳定在160亩,亩产1500斤,亩均纯利润达4000元;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以打造乌拉特中旗东线文旅融合产业为导向,着力建设乌拉特中旗记忆脱贫攻坚历程展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万亩五彩花海建设、查石太峡谷旅游等“一馆三线两园区”(一馆为乌拉特中旗记忆脱贫攻坚历程展馆,三线为抗战遗址观摩线、田园综合体体验线、自然风光观赏线,两园区为特色农畜产业加工园区、银器银饰旅游纪念品加工园区)旅游地标,目前正在征集抗战史料,项目已报旗人民政府,等待审批实施。
光伏产业方面,围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托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充分利用村集体闲置建设用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2020年,共投资179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90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125万元,村集体自筹670万元),建设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11个,装机容量达3.6646兆瓦,2020年11月底全部建成并网发电。项目年发电量 641.3 万度电,年收益232.7万元,收益期25年。
五、人文习俗
随着旅蒙商业贸易的兴起,石哈河地区成为旅蒙商队进入漠北戈壁草原休整歇息的地方,在这里筹措驼马饲料、粮食并置换外蒙古的皮张、毛绒,逐渐形成驿站并且有了经贸活动的商号。清朝咸丰年间,商号开始雇佣汉族人耕田。1926年,晋陕等地移民(俗称走西口)涌入到石哈河地区,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台梁”文化,“二人台”“山曲子”在石哈河镇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六、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镇在旗委政府及旗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持续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路水电等民生短板精准发力,水利方面,实施自来水工程122个小组,覆盖率达到98%。完成节水灌溉工程8.03万亩,其中库区移民灌溉工程4100亩。为1213户农户免费安装饮用水净化设备。新打人畜饮水井67眼,完成了71个村组的自来水管网配套工程。实施集镇集中供水工程,解决镇区500余户居民安全饮水问题。电力方面,改造农村电网85.74公里,新增、改造变台114台,新增高压线路115㎞、低压线路39.7㎞,对28个小组的变压器进行了增容,为58户山区养殖户补贴发放风光互补设备。道路交通方面,新修通村水泥路196.5公里,街巷硬化110公里,实施通村公路拓宽工程41公里,新修砂石公路7公里。实施道路硬化工程106个小组,覆盖率达到85%。通讯方面,新建4G基站7个,增配直放站8个,完成13个直放站通电和18个基站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