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wltzq_shhz/2021-04954 | 效力属性 | |
发布机构 | 石哈河镇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1-11-24 |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石哈河镇地处乌拉特中旗东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80公里,于2001年由原双盛美乡、郜北乡、楚鲁图乡、石哈河乡合并而成。镇域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X717东西横贯全境,S225连通南北,下辖9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户籍总人口12437户、24948人,常住人口3081户、6628人,73.4%的人口外出。全镇现有脱贫户1012户2051人,其中享受政策387户708人。全镇共有党支部22个,党员686
二、资源禀赋
石哈河镇地处于阴山北麓缓坡丘陵地带,属于高寒丘陵干旱地区(又称山旱区)。境内山梁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海拔1300至1600米,年平均气温3至6.8℃,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无霜期100至120天,平均降水量150毫米左右,年均蒸发量2400毫米,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十年九旱”是当地最鲜明的气候特征。
石哈河镇属于半农半牧区,现有耕地面积41.7万亩,其中水浇地10万亩,旱坡地31.7万亩。自2000年开始累计退耕还林还草58.49万亩,现有可利用荒漠化、半荒漠化草场175万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磁铁、赤铁、铅、锌、硫、珍珠岩、沙金、脉金、白银等20多种矿产资源。
三、发展现状
近年来,石哈河镇以“节水为纲、生态为基、效益为先、实干为要”为发展思路,系统构建以“党委带支部,加强全面领导;支部带党员,强化作用发挥;党员带群众,树立标杆示范;党组织带专业合作组织,强化支撑保障;专业合作组织带群众,促进共同富裕;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提升‘两个覆盖’质效”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五代二建”全域党建机制,打造“三链融合、四大提升”党建联合体,以之引领全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培育壮大,2021年,石哈河镇党委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围绕“旱”字做文章,聚焦“特”字抓产业,规划确立了以“建设林草生态功能区、高效节水粮饲兼用作物种植区、旱作农业自然农法生产区和舍饲半舍饲绿色畜产品供给区,构建X717和S225沿线“十字形”全域旅游发展带,打造集特色农畜产品集散加工销售、康养、商贸等功能为一体的镇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主要目标的“四区两带一中心”产业布局,莜荞麦、小麦进入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大力发展以谷子为主的节水高效、粮饲兼用农业,实现“水量减一半、效益翻一番”,亩均收入突破2000元以上;充分发挥农牧结合优势,坚持“减羊增牛增特”,组建肉牛养殖协会,推动全镇肉牛养殖存栏突破1万头,每头育肥牛收入突破3万元;以打造肉羊产业联合体综合服务基地为抓手,推动肉羊养殖向短周期、快周转、两年三茬产羔、四季均衡出栏的限牧精养型转变,以羊为主的牲畜年饲养总量稳定在60万头(只),年出栏40万头(只),每只能繁母羊年收入突破2000元;引进高塔梁原生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建设集小米、面粉、莜荞麦、杂粮杂豆精选及饲草料加工和半熟食品生产于一体的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园区,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探索建立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网格管理、积分约束、村务监督”为总体链条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通过自治调动农户参与乡村事务,通过法治提供规范和保障,通过德治约束言行,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监督,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不断前进。
四、历史沿革
随着旅蒙商业贸易的兴起,石哈河地区成为旅蒙商队进入漠北戈壁草原休整歇息的地方,在这里筹措驼马饲料、粮食并置换外蒙古的皮张、毛绒,逐渐形成驿站并且有了经贸活动的商号。清朝咸丰年间,商号开始雇佣汉族人耕田。1926年,晋陕等地移民(俗称走西口)涌入到石哈河地区,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台梁”文化,“二人台”“山曲子”在石哈河镇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